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抑郁症是什么
- 抑郁症当然是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,需要被严肃的对待、诊断和治疗。
- 抑郁症这种病确实和很多常见疾病不⼀样。它的特性让它很容易被污名化,被很多⼈理解成矫情、⼼灵脆弱、性格缺陷。
- ⾯对这种局⾯,医⽣们在持续努⼒,帮助⼤家更好的认知和诊断这种疾病。DSM-5标准将各类精神障碍分为若干大类,如抑郁障碍、焦虑障碍、神经发育障碍、物质使用障碍等,每类下包含具体的疾病诊断标准。虽然意义重大,但主观⾊彩太强,准确度还有巨⼤的进步空间。
抑郁症原理
- 第一种框架下,抑郁症可以看成是认知模式的改变。当遭受难以预测、难以逃避的打击时,就可能引发习得性无助,从而产生消极的认知模式,最终诱发抑郁症;
- 第二种框架下,抑郁症可以看成是社会关系的改变。当习惯的生活方式发生剧变,或者遭遇虐待、霸凌、陌生环境等挑战,就可能导致社会关系扭曲,诱发抑郁症;
两种解释发展出了行之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案,分别是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。
认知⾏为疗法(CBT)
认知行为疗法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CBT)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,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问题,如焦虑、抑郁、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。CBT的核心理念是: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受到我们对事件的认知(思维)的影响,因此通过调整认知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反应。
CBT的关键特点包括:
识别和调整不良认知:帮助患者识别消极、扭曲的思维模式,如“过度概括”或“极端化思维”,并用更现实和积极的想法来取代它们。
行为策略:帮助患者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,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。例如,通过行为激活或暴露疗法,逐步引导患者面对引发焦虑或抑郁的情境,从而降低负面反应。
结构化和短期化:CBT通常是一个短期的、结构化的治疗过程,患者和治疗师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定期评估进展,治疗通常持续数周到数月。
技能训练和作业:患者会接受一些认知和行为的技能训练,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“作业”进行练习,从而巩固疗效。
人际关系疗法 (IPT)
人际关系疗法(Interpersonal Therapy,IPT)是一种短期、结构化的心理治疗方法,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来缓解情绪问题。IPT的核心理念是:很多情绪障碍(尤其是抑郁)与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密相关,因此改善关键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和互动方式,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,促进心理健康。
IPT的主要特点包括:
- 关注特定人际问题:IPT集中关注几个常见的、影响患者情绪的关键人际问题,包括丧失(如失去亲人)、人际冲突、角色转换(如进入新的人生阶段)、人际交往中的缺陷等。
- 时间限定和目标导向:通常为短期疗法(12-16周),治疗师和患者会针对一至两个主要问题设定具体目标,通过改善这些问题来缓解情绪困扰。
- 处理具体关系:IPT会帮助患者分析当前的关键人际关系,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。通过情境重构、角色扮演等方法,指导患者学习更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能。
- 增强支持系统:IPT还鼓励患者主动寻找社会支持网络,通过改善人际支持系统来缓解孤独、无助等情绪。
研究抑郁症的两种神经科学策略
第一个策略,是检查抑郁症患者大脑的结构性改变。神经科学家发现了抑郁症患者大脑的一些结构性改变,并找到了刺激大脑这个治疗抑郁症的方法。
第二个策略,是从神经化学信号的层面理解抑郁症。神经科学家意外收获了血清素模型和谷氨酸模型,并催生了两大类治疗抑郁症的药物。
- 仅仅把抑郁症和某些大脑结构或者神经信号分子对应起来,固然能帮助我们理解抑郁症,但这种解读实在太过粗糙。
- 因此,我们需要把大脑结构和神经信号结合起来,找到影响抑郁症的具体神经环路。在过去三十年,神经科学家们确实找到了好多条这样的神经环路。
- 通过操纵神经环路,更高效、更专一地治疗抑郁症,可能是抑郁症治疗的未来希望。
进化论下的抑郁症
产生抑郁症的负面情绪的优势: 速度优势 警示作用 协调作用 自我保护功能
这是进化赋予我们的情绪⼯具,习惯于在信息不充分的时候快速产⽣⾮⿊即⽩的、持久的反应。
但在当代社会,⾯对总是需要深⼊分析才能决策的场合,需要在不同场景之间快速切换的场合时,就容易出乱子。
- 从进化的⻆度看,⼈类的负⾯情绪,包括抑郁在内,都是⾮常重要的⽣存⼯具。
- 但是,负⾯情绪也有它们固有的问题。⽐如遗传变异可能会⼲扰它们的正常开关,⽐如在现代社会中,情绪⼯具难以处理需要理性分析的复杂信息,难以应付需要快速切换的⽣活和⼯作场景。因此,古⽼的情绪⼯具和现代⽣活发⽣错配,越来越多的抑郁症出现了。
- 想要从根本上对抗抑郁症,可能有两种⽅案:
⽤现代化的科技⼯具解决现代化带来的抑郁症问题;学会让理性和情绪共处。
抑郁症的五种治疗思路:⼼理治疗、基于⾎清素模型的⼀代药物、基于⾕氨酸模型的⼆代药物、⼤脑刺激,以及正念冥想。
这五种治疗思路背后的理论⽀持,是⼈类从⼼理学、神经⽣物学、进化⽣物学角度对抑郁症的深
⼊研究和认知。
五种治疗思路
心理治疗
通过认知行为疗法(CBT)、人际关系治疗等方式,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整负性思维模式,改善人际关系,增强情绪调节能力。
基于血清素模型的一代药物
主要通过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等药物,提高大脑中血清素水平,以调节情绪。
基于谷氨酸模型的二代药物
以氯胺酮(K药)为代表,通过调节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,快速改善抑郁症状,适合部分难治性抑郁患者。
大脑刺激
包括电休克疗法(ECT)、重复经颅磁刺激(rTMS)、深部脑刺激(DBS)等,直接作用于大脑特定区域以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。
正念冥想
通过专注和放松练习,帮助患者减少焦虑、增强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能力,达到改善情绪的效果。
- 作者:gzcrtw
- 链接:https://gzcrtw.com//article/%E6%8A%91%E9%83%81%E7%97%87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